布雷顿角的叹息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布雷顿角的叹息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作者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长篇小说 历时十三载创作,加拿大大西洋地区100部佳作榜首 都柏林文学奖、达特茅斯图书奖、加拿大三瓣花图书奖等多项得主
内容简介:
两百多年前,苏格兰高地麦克唐纳家族的红头发卡隆带领妻儿跨越千山万水,从苏格兰来到遥远的新大陆,在那片拥有茂密森林与漫长冬季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后来,红头发卡隆的后裔们陆续离开布雷顿角这座海岛,散落在加利福尼亚的海滩、南美洲的矿区、非洲的沙漠……但无论走多远,布雷顿角始终是萦绕在他们心头永恒的牵挂。那对着巨头鲸歌唱的夏日,少年追逐彩虹的背影,那些有关忠诚与背叛的传说,在岁月的狂风暴雨中,幻化为一声温存而沉重的叹息:
“当我们被爱着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更好。”
《布雷顿角的叹息》故事穿梭于“现在”和“过去”之间,主人公亚历山大•麦克唐纳早已离开家乡,对往事的记忆也已模糊,但与哥哥、妹妹的交集却让他时常在不经意间回想起童年生活和祖辈的故事,他*终理解了血脉情深与那超越一切伤痛苦难的故土情怀。
这也是一部有关文化溯源的作品,是一部缩小版的苏格兰移民史。透过个人成长与家族变迁,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展现了两个世纪以来动荡的加拿大文化版图,探索了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相斥共生的历程。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1936-2014),加拿大著名小说家。他生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北贝特尔福德市,但在十岁时随父母搬回世代居住的老家、位于加拿大大西洋省份新斯科舍省的布雷顿角岛定居。他早年从新斯科舍师范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后来,他相继在新斯科舍省的圣方济各•沙勿略大学和新不伦瑞克大学攻读学士和硕士学位,1968年在美国圣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年轻时为了维持学业,他做过伐木工、煤矿工人和渔夫。
1969年,在印第安纳大学英语系执教三年之后,他回到加拿大,在安大略省的温莎大学教授英文和写作,直至退休。麦克劳德一生只出版了两部短篇小说集《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1976)、《当鸟儿带来太阳》(1986)和长篇小说《布雷顿角的叹息》(又译《没什么大不了的》(1999)。2000年,他的加拿大出版社McClelland & Stewart将他早年两部短篇集加上两个新的短篇小说,出版短篇小说合集《岛屿》。
2014年4月,麦克劳德在温莎病逝。
《布雷顿角的叹息》是麦克劳德的长篇小说,历时十三年完成,获得包括都柏林国际文学奖在内的多个文学图书奖。2009年,该书在“加拿大大西洋地区100部作品”评选中名列榜首。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1
我和你说啊,那个时候,安大略省的西南部正是金秋九月的好季节。美妙的秋日阳光照耀丰饶的土地,令人目眩神迷,好像再现了济慈诗中的美景。3 号公路的两旁堆满了一篮篮农作物和一筐筐花草。路边的招牌邀请人们来田里“采摘果子”。有几家人正在摘果子,他们的腰弯了又直,直了又弯,有的人踩着梯子,伸手去够苹果和梨,有的人提着装满的篮子,脚步蹒跚。
在几个大农场里,大部分采摘工作由外来工人干。他们也是一家人齐上阵,不过摘下的果子并不属于他们,能拿走的只有应得的那点薪水。这片土地也不是他们的故土,工人们有的来自加勒比地区,有的是墨西哥的门诺派基督教徒,还有新不伦瑞克和魁北克的法裔加拿大人。
收割完的土地变得暗淡无光,农夫开着拖拉机将一片片老庄稼推倒,给新庄稼腾出位置。一大群海鸥满怀希望地跟在后面,粗声粗气地叫嚷,仿佛感激涕零。有一年,我奶奶恰好这时过来做客。当她经过利明顿郊外,见到一堆不合格的烂西红柿被推平碾碎,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为这“可耻的浪费”哭泣,差一点没跑到地里去,将那些西红柿“救出”犁沟,免遭厄运,只可惜她与自家的储藏箱相隔了一千五百英里。奶奶几十年如一日,在春夏时节为那几株生长在石头地里的宝贝疙瘩施肥,到了秋天,便摘下寥寥几个好不容易存活下来的仍是青绿色的西红柿,将它们摆放在窗台上,盼着斜射进来的微弱阳光能将它们催熟。对她
而言,那几颗西红柿就是稀罕的宝贝,十分难得。所以,当她在利明顿的郊外见到那些西红柿被丢弃,着实抑郁了好一阵子。我猜她根本抑制不了这种感情,就像我们在不恰当的时机总是抑制不住去想烦心事。
这样,我一边回忆往事,一边开车沿金黄富饶的公路驶向目的地多伦多。每逢周六,我便踏上这段旅程,每次都是一大早出发,尽管没有任何必要赶这个早。在春秋两季,我会走一条风光更好的长路,比如2 号公路和3 号公路,有时也走98 号公路和21 号公路。这几条路曲折蜿蜒,令人心情畅快,不时还能见到狗儿跑到路边朝过路车的轮胎狂吠,这对于漫长的旅程而言是个极好的安慰。似乎在它们眼里,这些车也算得上一件大事。而在酷热的夏天和严寒的冬天,我一般走401 公路。401 公路,不少人一听就知道,它起源于美利坚,笔直而忠实地通往魁北克的边界——也许有些人认为那里是另一个国家。这条公路为限度
地运送人和货物而修建,它是快捷的选择,也是平庸、无趣的选择。在我看来,它是一个标志,就算不是快窄的路,也算得上是直截了当的路,或者说,是“的一条近路”。
401 公路有特定的入口,若是你要去的地方就在这条路上,它会像运送西红柿的传送带一样,干净利落地把你送到目的地。只要你忠实于它,它便会忠实于你,让你永远、永远都不会迷路。
不提这条公路的入口怎么找,我们先说说多伦多城——它总是奇迹般出现在你眼前。车流越来越多,你需要重新协调神经去适应汽车的停停走走,若想去到目的地还真得费点脑筋。
央街沿线以及往西的繁华地带,反核人士们正手举招牌游行,高喊:“一二三四五,反对造核武!六七八九十,远离核辐射!”街对面并行的是另一队同样坚决的人马,令气氛更加剑拔弩张。只见他们举着的告示牌上写着:“反战人士,你们是红党的爱。”“不挺加拿大,不要赖在这。”“不爱加拿大,统统滚出去。
”
行至位于央街和士巴丹拿大道之间的皇后西街,我渐渐放慢速度,观望四周,盼着能在这条街上看见他,盼着他会在这里迎接我,不管我从哪条道过来。然而这次我并没有如愿。我驱车拐进一条小巷,那儿有几个上锁的垃圾桶,偶尔还有条狗拴在旁边。玻璃碴已被压平碾碎,对轮胎不再构成威胁。逃生通道和楼梯横七竖八地插在楼房后面,各种声响从虚掩的门窗里倾泻直下,有来自不同国家的音乐声和歌声,有大到好像吵架的说话声,以及不断传来的玻璃破碎的声音。
秋日的阳光下,我把车停在午后的小巷,沿围墙走上人潮涌动的大街。街上到处是讨价还价的买家,吆喝的老板,捡垃圾的人。店铺肮脏的窗户上挂着手写的招牌,出售的商品简直应有尽有,而且看上去都十分划算。
这些铺子之间,有几扇门是那么普通,总是被人忽视。它们大多漆成棕色,有的门牌上掉了一两个数字,在钉子上摇摇欲坠,有的甚至连门牌都没有。推开这些门,你会见到一排信箱,有的信箱用灰色胶带贴着姓名。门里大多有一段陡峭的木头楼梯,径直通往顶楼。顶楼的走道亮着昏暗的白炽灯光,两边房间都住着人,有的顶楼还不止一层。房间就在那些店铺的楼上。和料想的不同,这里的住户几乎都不是店铺的老板,而是身无长物的穷光蛋。就连屋里的家具大多都不是他们的,所以在搬家时——他们总在搬家——也不用翻黄页找搬家公司帮忙。
住户之中只有几对夫妻,更多的是形单影只的人,大多是已过中年的男人。有时候,一整条走廊的房间住的全是男人。由一两个小单间组成的公寓楼里常出现这种情况。走廊里只有一个小小的卫生间设在尽头,供整层楼的住户使用。这些卫生间的门永远也锁不上,坐在里面必须用一只脚顶住门。不时能听见内急的人站在关着的门前大声询问“里面有人吗”,像是一大家子人起床后抢着用厕所。卫生间内,厕纸用一团精心缠绕的线挂着,发出昏暗光芒的灯泡也套了一层铁丝网,以免被人偷去装在自己房间。污渍斑斑的水池里,有个龙头永远关不紧,不断滴落的水珠留下一条黄色的污迹。热水几乎用不上,再上一层楼更是见不到它的存在。
那些紧闭的门后依然会传出模糊的声响。好辨认的是男人咳嗽和吐痰的声音。这儿几乎所有人都是老烟枪,有人只穿条内裤坐在床边,自个卷烟卷儿。还能听见收音机和便携式小型电视机的声响,这些器件就搁在桌上或是空空如也的冰箱上。毕竟这儿吃得丰盛的人着实太少。大多数房间都没有炉灶和可用的烤箱,泡着饼干的西红柿汤得放在热金属板上加温。空气中常年飘着面包的焦煳味,窗台和锈迹斑斑的暖气片上随处放着装速溶咖啡的罐子、装茶包的纸盒,以及袋装的曲奇饼干。这些添加了大量防腐剂的食物像是几个月都不曾有人动过。
我走进一条这样的走廊,把街上的阳光抛在了身后,又爬上了一段这样的楼梯,来到了顶楼的大厅。这已经是他几年来第三次住在这个地方了。兜兜转转,后又回来和这里的房东签合同——他还为房东打过杂呢。房东一次次答应他回来住的请求,看中的就是他还算可靠,以及他们好几年的交情。房东以前用棕色纸袋装酒卖给租客,他有很多烦恼想找愿意听的人倾诉。他说生意不好做,租客们要不就欠着房租趁黑夜偷偷搬走,要不就把他和老婆买来的家具偷走卖掉,要不就配上好几把钥匙让朋友住进来。他还说世道艰难,晚上在家看电视看得好好的,总会接到警察的电话。有时是租客们又打架了,有时是喝高了的人拿餐刀互捅,有时是有人屎尿横流地死在床上,被堵在喉咙里的呕吐物活活憋死。遇到这种情况,他都不知道该联系谁。他说这些尸体一般都“捐给科学事业”了,又补充道:“这就能显出你的好处。
万一他有个闪失,我还知道该联系谁。”房东是个矮胖男人,年幼时从欧洲过来,后来发了些财。他的几个孩子都读了大学,他们在他钱包里的照片上微笑着,露出洁白整齐的牙。他为他们感到骄傲。
我走在楼道里,心里照例有些不平静,总担心出什么事。要是敲门没人应,门又锁着,我会把耳朵贴上钥匙孔,看看能不能听到他急促的呼吸声。要是没听到动静,我就返回街上,到隔壁的小酒馆看看。那儿的啤酒杯下面永远都有一摊不干不净的水渍,一滴一滴往地上淌;那儿的酒客们摇摇摆摆从卫生间走出来时,总是拉不上裤子拉链。
而这次,我一敲门,他的声音就响了起来。“进来吧。”
我推了推门,推不动。“门锁着呢。”
“那你等等,”他答应道,“等一下。”里面传来三声忽快忽慢的脚步声,接着听见砰的一响,就没动静了。
“你没事吧?”我问。
“嗯,没事。”他回答说,“等等,马上就给你开门。
”
门锁一转,门开了。我走进去,他站在一旁,两只大手撑在门把上,身体随着门的开合而摇晃。他穿着短袜,棕色工作裤,系一条同色的宽皮带,上身只穿了一件泛黄的白色羊毛内衣。这件衣服他一年到头都穿在身上。
“啊,”他说的英语混杂着盖尔语,“啊,红头发男孩,你终于来了。”他后退几步,把门往里拉开,手依然撑在门把上。他左边眉骨上有一道伤疤,很可能是刚才绊倒那会儿磕在了床垫角落凸起的铁架上。血顺着他的脸往耳后流淌,流到下巴上,脖子上,后消失在内衣下面的胸毛中,几乎要滴在地上,但没有,也许全被裤管口接住了。鲜血沿着他脸上的沟壑流淌,如同山涧小溪蜿蜒流入大海。
“你磕伤了吗?”我说着,想找纸巾给他擦掉那条血的小溪。
“没有啊,”他不解地问,“怎么了?”他顺着我的目光,抬起撑在门把上的左手去摸脸,然后惊讶地看着手指上的血迹。“哦,没事,擦伤了而已。”他说。
他放开门把,蹒跚着退后,跌坐在乱七八糟的床上,弹簧发出一声抗议的声响。他的手一放开门把,便开始剧烈地颤抖。坐下来后,两只手垂在身旁,牢牢抓住铁制的床架。他抓得那么牢,布满伤痕的粗大指节都开始发白,不过手终于是不抖了。
“只要我能抓着点什么,”他晃动身体,自我解嘲地说,“就好得很。
”
我看看四周,这个熟悉的小房间依旧简单得要命。房间里见不到任何食物,看来他今天还没吃过东西。水池边的垃圾桶里有一个琥珀色的瓶子,是那种甜得发腻的廉价酒的包装。瓶子是空的。
“你想吃点什么吗?”我问他。
“不用,”他回答得很干脆,停顿一下,又补充了一句,“没东西可吃。”他重重说出后一个字,笑了。他的眼睛和我一样黑,他的头发曾经也是黑的,现在已经变成了一蓬透亮的白色。这头发是他身上仅有的仍然充满生机的东西,从额头上源源不断地冒出,因为没有修剪,已经漫过了耳朵,淹没了颈脖。这种迹象表明这个人吃得太少、喝得太多。酒精是一种奇怪的养料,它让的叶子繁盛丰茂,却令整棵植物麻木枯萎。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第二天一早,暴风雨呈现出颓势,尽管大海依旧波涛汹涌,但狂暴的海浪似乎已然止息。我们赶到海边时,小船十分安全,一点也没被打湿,经过整晚的暴风雨侵袭依然完好如初。那头黑鲸不见了踪影,大家全都松了一口气,估摸着是海浪将它带回了大海。但是很快我们就发现,黑鲸的内脏只是被不远处的一堆圆石所阻挡,海浪冲刷着圆石,内脏也随波漂浮。灰白色的肠子绞在一起,上下漂浮,肝脏、胃和巨大的心脏全都历历可见。
在几百码远的陆地上,我们终于找到了黑鲸的尸体。棕色的海草、碎石和浮木碎片绞缠在一起,堆得像小山那么高,将黑鲸的尸体盖在下面。大海没有带走黑鲸,反而把它冲上了岸;那具尸体在那里待了一年多,最后只剩下了一具骨架。
哥哥坐在房间里等待,仿佛透过想象中的窗户,望着远处那头在九月的艳阳下翻腾跳跃的黑鲸。“别着急,”他说,“我哪儿不去。”
当我们被爱着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更好。
卡隆嘭的一声摔倒在我身边。他仰面着地,好在用肩膀挡了一下,头没磕在石头上。他的脸上全是血,就在他摔下来的同时,弗恩·皮卡德压到他身上,先是用右手楼他,接着又换成了左手。他的拇指卡住卡隆的气管,卡隆的眼晴向上翻,大声喘着粗气。
我的对手发现我分了心,突然抽出右手去够旁边的钳子,我赶紧按住他的手腕。扭打中,我们的身体把钳子朝着相反的方向准了出去。我们谁也没拿到钳子,它滚向了卡隆。他一把抓过手柄,就像抓到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他甩开弗恩·皮卡德爬了起来,挥舞着钳子,用钳子的重头打在弗恩·皮卡德的头骨上。皮卡德咕咚一声倒了下去,脸朝上,眼睛向上翻,两只大手抽搐着,裤子前面出现了一团黑漆漆的污渍。弗恩·皮卡德死了。
卡隆把沾满血迹的钳子扔到灌木丛里。他在停车场边跪了下来,一阵接一阵地呕吐起来。我和对手都松开了手,并排站在一起,活像一场灾难现场的目击者。有人关掉了收音机和车前灯,黑暗将我们吞没了。
我们一边开着车,一边挥着手,一边唱着歌,落日的余晖在叔叔的车上反射出金色的光,大家的脑袋变得五颜六色。平静的海边波光粼粼,整片大陆的轮廓清晰可见;多年以前,我的父母和哥哥就是在这里溺水而亡的。
酒精是一种奇怪的养料,它让顶端的叶子繁盛丰茂,却令整棵植物麻木枯萎。
一个美妙的九月天,巨头鲸从埋葬红头发卡隆的海角跃起。我能看见那些鲸鱼,它们闪闪发光,黝黑发亮。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作者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长篇小说
历时十三载创作,被誉为“加拿大大西洋省份*伟大的小说”
都柏林文学奖、达特茅斯图书奖、加拿大三瓣花图书奖等多项得主,一部缩小版的苏格兰移民史
书摘插图
1
我和你说啊,那个时候,安大略省的西南部正是金秋九月的好季节。美妙的秋日阳光照耀丰饶的土地,令人目眩神迷,好像再现了济慈诗中的美景。3 号公路的两旁堆满了一篮篮农作物和一筐筐花草。路边的招牌邀请人们来田里“采摘果子”。有几家人正在摘果子,他们的腰弯了又直,直了又弯,有的人踩着梯子,伸手去够苹果和梨,有的人提着装满的篮子,脚步蹒跚。
在几个大农场里,大部分采摘工作由外来工人干。他们也是一家人齐上阵,不过摘下的果子并不属于他们,能拿走的只有应得的那点薪水。这片土地也不是他们的故土,工人们有的来自加勒比地区,有的是墨西哥的门诺派基督教徒,还有新不伦瑞克和魁北克的法裔加拿大人。
收割完的土地变得暗淡无光,农夫开着拖拉机将一片片老庄稼推倒,给新庄稼腾出位置。一大群海鸥满怀希望地跟在后面,粗声粗气地叫嚷,仿佛感激涕零。有一年,我奶奶恰好这时过来做客。当她经过利明顿郊外,见到一堆不合格的烂西红柿被推平碾碎,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为这“可耻的浪费”哭泣,差一点没跑到地里去,将那些西红柿“救出”犁沟,免遭厄运,只可惜她与自家的储藏箱相隔了一千五百英里。奶奶几十年如一日,在春夏时节为那几株生长在石头地里的宝贝疙瘩施肥,到了秋天,便摘下寥寥几个好不容易存活下来的仍是青绿色的西红柿,将它们摆放在窗台上,盼着斜射进来的微弱阳光能将它们催熟。对她
而言,那几颗西红柿就是稀罕的宝贝,十分难得。所以,当她在利明顿的郊外见到那些西红柿被丢弃,着实抑郁了好一阵子。我猜她根本抑制不了这种感情,就像我们在不恰当的时机总是抑制不住去想烦心事。
这样,我一边回忆往事,一边开车沿金黄富饶的公路驶向目的地多伦多。每逢周六,我便踏上这段旅程,每次都是一大早出发,尽管没有任何必要赶这个早。在春秋两季,我会走一条风光更好的长路,比如2 号公路和3 号公路,有时也走98 号公路和21 号公路。这几条路曲折蜿蜒,令人心情畅快,不时还能见到狗儿跑到路边朝过路车的轮胎狂吠,这对于漫长的旅程而言是个极好的安慰。似乎在它们眼里,这些车也算得上一件大事。而在酷热的夏天和严寒的冬天,我一般走401 公路。401 公路,不少人一听就知道,它起源于美利坚,笔直而忠实地通往魁北克的边界——也许有些人认为那里是另一个国家。这条公路为限度
地运送人和货物而修建,它是快捷的选择,也是平庸、无趣的选择。在我看来,它是一个标志,就算不是快窄的路,也算得上是直截了当的路,或者说,是“的一条近路”。
401 公路有特定的入口,若是你要去的地方就在这条路上,它会像运送西红柿的传送带一样,干净利落地把你送到目的地。只要你忠实于它,它便会忠实于你,让你永远、永远都不会迷路。
不提这条公路的入口怎么找,我们先说说多伦多城——它总是奇迹般出现在你眼前。车流越来越多,你需要重新协调神经去适应汽车的停停走走,若想去到目的地还真得费点脑筋。
央街沿线以及往西的繁华地带,反核人士们正手举招牌游行,高喊:“一二三四五,反对造核武!六七八九十,远离核辐射!”街对面并行的是另一队同样坚决的人马,令气氛更加剑拔弩张。只见他们举着的告示牌上写着:“反战人士,你们是红党的爱。”“不挺加拿大,不要赖在这。”“不爱加拿大,统统滚出去。
”
行至位于央街和士巴丹拿大道之间的皇后西街,我渐渐放慢速度,观望四周,盼着能在这条街上看见他,盼着他会在这里迎接我,不管我从哪条道过来。然而这次我并没有如愿。我驱车拐进一条小巷,那儿有几个上锁的垃圾桶,偶尔还有条狗拴在旁边。玻璃碴已被压平碾碎,对轮胎不再构成威胁。逃生通道和楼梯横七竖八地插在楼房后面,各种声响从虚掩的门窗里倾泻直下,有来自不同国家的音乐声和歌声,有大到好像吵架的说话声,以及不断传来的玻璃破碎的声音。
秋日的阳光下,我把车停在午后的小巷,沿围墙走上人潮涌动的大街。街上到处是讨价还价的买家,吆喝的老板,捡垃圾的人。店铺肮脏的窗户上挂着手写的招牌,出售的商品简直应有尽有,而且看上去都十分划算。
这些铺子之间,有几扇门是那么普通,总是被人忽视。它们大多漆成棕色,有的门牌上掉了一两个数字,在钉子上摇摇欲坠,有的甚至连门牌都没有。推开这些门,你会见到一排信箱,有的信箱用灰色胶带贴着姓名。门里大多有一段陡峭的木头楼梯,径直通往顶楼。顶楼的走道亮着昏暗的白炽灯光,两边房间都住着人,有的顶楼还不止一层。房间就在那些店铺的楼上。和料想的不同,这里的住户几乎都不是店铺的老板,而是身无长物的穷光蛋。就连屋里的家具大多都不是他们的,所以在搬家时——他们总在搬家——也不用翻黄页找搬家公司帮忙。
住户之中只有几对夫妻,更多的是形单影只的人,大多是已过中年的男人。有时候,一整条走廊的房间住的全是男人。由一两个小单间组成的公寓楼里常出现这种情况。走廊里只有一个小小的卫生间设在尽头,供整层楼的住户使用。这些卫生间的门永远也锁不上,坐在里面必须用一只脚顶住门。不时能听见内急的人站在关着的门前大声询问“里面有人吗”,像是一大家子人起床后抢着用厕所。卫生间内,厕纸用一团精心缠绕的线挂着,发出昏暗光芒的灯泡也套了一层铁丝网,以免被人偷去装在自己房间。污渍斑斑的水池里,有个龙头永远关不紧,不断滴落的水珠留下一条黄色的污迹。热水几乎用不上,再上一层楼更是见不到它的存在。
那些紧闭的门后依然会传出模糊的声响。好辨认的是男人咳嗽和吐痰的声音。这儿几乎所有人都是老烟枪,有人只穿条内裤坐在床边,自个卷烟卷儿。还能听见收音机和便携式小型电视机的声响,这些器件就搁在桌上或是空空如也的冰箱上。毕竟这儿吃得丰盛的人着实太少。大多数房间都没有炉灶和可用的烤箱,泡着饼干的西红柿汤得放在热金属板上加温。空气中常年飘着面包的焦煳味,窗台和锈迹斑斑的暖气片上随处放着装速溶咖啡的罐子、装茶包的纸盒,以及袋装的曲奇饼干。这些添加了大量防腐剂的食物像是几个月都不曾有人动过。
我走进一条这样的走廊,把街上的阳光抛在了身后,又爬上了一段这样的楼梯,来到了顶楼的大厅。这已经是他几年来第三次住在这个地方了。兜兜转转,后又回来和这里的房东签合同——他还为房东打过杂呢。房东一次次答应他回来住的请求,看中的就是他还算可靠,以及他们好几年的交情。房东以前用棕色纸袋装酒卖给租客,他有很多烦恼想找愿意听的人倾诉。他说生意不好做,租客们要不就欠着房租趁黑夜偷偷搬走,要不就把他和老婆买来的家具偷走卖掉,要不就配上好几把钥匙让朋友住进来。他还说世道艰难,晚上在家看电视看得好好的,总会接到警察的电话。有时是租客们又打架了,有时是喝高了的人拿餐刀互捅,有时是有人屎尿横流地死在床上,被堵在喉咙里的呕吐物活活憋死。遇到这种情况,他都不知道该联系谁。他说这些尸体一般都“捐给科学事业”了,又补充道:“这就能显出你的好处。
万一他有个闪失,我还知道该联系谁。”房东是个矮胖男人,年幼时从欧洲过来,后来发了些财。他的几个孩子都读了大学,他们在他钱包里的照片上微笑着,露出洁白整齐的牙。他为他们感到骄傲。
我走在楼道里,心里照例有些不平静,总担心出什么事。要是敲门没人应,门又锁着,我会把耳朵贴上钥匙孔,看看能不能听到他急促的呼吸声。要是没听到动静,我就返回街上,到隔壁的小酒馆看看。那儿的啤酒杯下面永远都有一摊不干不净的水渍,一滴一滴往地上淌;那儿的酒客们摇摇摆摆从卫生间走出来时,总是拉不上裤子拉链。
而这次,我一敲门,他的声音就响了起来。“进来吧。”
我推了推门,推不动。“门锁着呢。”
“那你等等,”他答应道,“等一下。”里面传来三声忽快忽慢的脚步声,接着听见砰的一响,就没动静了。
“你没事吧?”我问。
“嗯,没事。”他回答说,“等等,马上就给你开门。
”
门锁一转,门开了。我走进去,他站在一旁,两只大手撑在门把上,身体随着门的开合而摇晃。他穿着短袜,棕色工作裤,系一条同色的宽皮带,上身只穿了一件泛黄的白色羊毛内衣。这件衣服他一年到头都穿在身上。
“啊,”他说的英语混杂着盖尔语,“啊,红头发男孩,你终于来了。”他后退几步,把门往里拉开,手依然撑在门把上。他左边眉骨上有一道伤疤,很可能是刚才绊倒那会儿磕在了床垫角落凸起的铁架上。血顺着他的脸往耳后流淌,流到下巴上,脖子上,后消失在内衣下面的胸毛中,几乎要滴在地上,但没有,也许全被裤管口接住了。鲜血沿着他脸上的沟壑流淌,如同山涧小溪蜿蜒流入大海。
“你磕伤了吗?”我说着,想找纸巾给他擦掉那条血的小溪。
“没有啊,”他不解地问,“怎么了?”他顺着我的目光,抬起撑在门把上的左手去摸脸,然后惊讶地看着手指上的血迹。“哦,没事,擦伤了而已。”他说。
他放开门把,蹒跚着退后,跌坐在乱七八糟的床上,弹簧发出一声抗议的声响。他的手一放开门把,便开始剧烈地颤抖。坐下来后,两只手垂在身旁,牢牢抓住铁制的床架。他抓得那么牢,布满伤痕的粗大指节都开始发白,不过手终于是不抖了。
“只要我能抓着点什么,”他晃动身体,自我解嘲地说,“就好得很。
”
我看看四周,这个熟悉的小房间依旧简单得要命。房间里见不到任何食物,看来他今天还没吃过东西。水池边的垃圾桶里有一个琥珀色的瓶子,是那种甜得发腻的廉价酒的包装。瓶子是空的。
“你想吃点什么吗?”我问他。
“不用,”他回答得很干脆,停顿一下,又补充了一句,“没东西可吃。”他重重说出后一个字,笑了。他的眼睛和我一样黑,他的头发曾经也是黑的,现在已经变成了一蓬透亮的白色。这头发是他身上仅有的仍然充满生机的东西,从额头上源源不断地冒出,因为没有修剪,已经漫过了耳朵,淹没了颈脖。这种迹象表明这个人吃得太少、喝得太多。酒精是一种奇怪的养料,它让的叶子繁盛丰茂,却令整棵植物麻木枯萎。
媒体评论
读完这部壮丽的小说,你会发现其中的场景已经永远铭刻在你心中。
——艾丽丝·门罗
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传世之作。书中的人物、光线与天气,以及故事本身——它优美的声调和结构、粗粝而忧郁的音乐——读完数日仍会在眼前、在耳边徘徊。在情感表达上,这部小说简直让人惊心动魄。
——科尔姆·托宾
麦克劳德只做他自己,独一无二,不可多得,就像一座富饶的孤岛。
——詹姆斯·伍德
麦克劳德的布雷顿角……成为我内心深处秘密花园的永恒净土。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一种伟大的爱……书中描写的失去亲人的悲恸能打动世界上每个角落的读者。
——《出版人周刊》
这是一部成功的小说……麦克劳德的故事讲得紧凑而简洁。他的人物拥有一种力量和深度,盘旋在脑海挥之不去。
——《经济学人》
书籍介绍
两百多年前,苏格兰高地麦克唐纳家族的“红头发”卡隆带领妻儿跨越千山万水,从苏格兰来到遥远的新大陆,在那片拥有茂密森林与漫长冬季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后来,红头发卡隆的后裔们陆续离开布雷顿角这座海岛,散落在加利福尼亚的海滩、南美洲的矿区、非洲的沙漠……但无论走多远,布雷顿角始终是萦绕在他们心头永恒的牵挂。那对着巨头鲸歌唱的夏日,少年追逐彩虹的背影,那些有关忠诚与背叛的传说,在岁月的狂风暴雨中,幻化为一声温存而沉重的叹息:
“当我们被爱着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更好。”
《布雷顿角的叹息》故事穿梭于“现在”和“过去”之间,主人公亚历山大•麦克唐纳早已离开家乡,对往事的记忆也已模糊,但与哥哥、妹妹的交集却让他时常在不经意间回想起童年生活和祖辈的故事,他最终理解了血脉情深与那超越一切伤痛苦难的故土情怀。
这也是一部有关文化溯源的作品,是一部缩小版的苏格兰移民史。透过个人成长与家族变迁,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展现了两个世纪以来动荡的加拿大文化版图,探索了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相斥共生的历程。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8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差评少(469+)
- 不亏(227+)
- epub(148+)
- 简单(370+)
- azw3(269+)
- 三星好评(343+)
- 无漏页(188+)
- 下载快(180+)
- 值得购买(284+)
下载评价
- 网友 石***烟: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养***秋: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车***波: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曾***文: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薛***玉: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冉***兮: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师***怀: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孙***夏: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扈***洁: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焦***山:
不错。。。。。
- 网友 家***丝:
好6666666
- 网友 仰***兰: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喜欢"布雷顿角的叹息"的人也看了
中国编辑出版教育透视/明伦出版学研究书系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喂——出来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反"三违"防事故企业员工警示教育读本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中公最新版2015省考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用书专用教材15天快速突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小王子/导读版新课标必读丛书课外阅读青少版(无障碍阅读 彩插本)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2022版全国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红宝书 建设工程监理概论及相关法规历年真题解析及预测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朗文常用英文词根词典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乌龙院大长篇漫画系列27卷 敖幼祥 绘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正版图书 无忧售后】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总觉得饿?:来自哈佛医学院教授的科学饮食法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合同法原理与实务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 少年帝王传:少年成吉思汗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 供应铁军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 财务管理实务全书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 9787308113885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 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构想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 黄帝内经全鉴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 薄膜太阳电池的基础和应用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 幼儿学前算术练习本:50以内的加法运算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 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命题预测试卷及详解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 边城耿马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6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4分
思想传递:8分
知识深度:7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7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