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火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新火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破解中国高铁、核电、半导体显示器、数控机床发展之谜,讲述中国工业鲜为人知的历史,追寻中国技术进步之源,探寻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内容简介:
本书是《走向自主创新》一书的续集,它收录了关于中国高铁、核电、液晶面板、数控机床的4篇调研报告和1篇关于“产品开发平台”的理论文章。这些研究表明,自主创新不仅在中国工业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而且是中国企业和工业获得竞争优势和实现技术突破的*途径。
本书的工业研究以实地调研和访谈为基础,结合国际主流创新理论,再现了中国工业发展中鲜为人知的历史,探寻中国工业技术进步之源。本书的主题是:技术只能自己干。书中提出,中国工业要想创新就必须自己掌握技术,而要掌握技术就必须进行和坚持自主的技术研发。书中论证了政府产业政策的发力点应是鼓励、鞭策、支持中国竞争性企业的能力成长,并提出自主创新是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根本动力。
本书进一步澄清了国内外有关 “自主创新”问题的争论,比如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的关系是什么,强调自主创新会不会导致闭关自守,自主创新在技术落后的条件下是否可行,等等。
本书观点鲜明,逻辑严谨,文风简洁,破立结合,既充满激情又不失理性。书中的部分内容发表后,曾在国内研究界、相关行业、决策层引发强烈反响和关注。
书籍目录:
章 论产品开发平台
1.1引言
1.2技术和产品之间的互动关系
1.3产品开发平台的概念模型
1.3.1产品开发平台的概念
1.3.2产品开发平台的构造
1.3.3产品开发平台的演进动力
1.4产品开发平台?D?D产品、技术和能力共同演进的机制
1.4.1产品层次和亚产品层次技术学习的不同效果
1.4.2产品开发平台的作用
1.5结论
第二章 破解中国核电谜局
上 被放逐的“中国创造”
2.1中国核电的第三轮引进路线的教训
2.2主题一:中国人研发的技术不一定不先进
2.3主题二:三十年的战略颠倒
2.4主题三:被边缘化的“中国创造”
2.5主题四:中国利益化还是部门利益化
2.6结语
下 “华龙一号”的技术渊源
2.7 中国核电的发展脉络(2009?D2019)
2.7.1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冲击
2.7.2 AP1000踉跄不断
2.7.3 “华龙一号”上马
2.7.4 西屋破产
2.7.5 中国核电技术的宏图和AP1000的末路
2.8 追寻“华龙一号”的历史根源
2.8.1 披荆斩棘的核潜艇反应堆工程
2.8.2 “军转民”历程的磨难
2.8.3 “华龙一号”的技术源头
2.8.4 尾声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战略与能力:把握中国液晶面板工业的机会
3.1导论
3.1.1从彩电工业遭遇技术替代危机看中国技术政策的教训
3.1.2有关中国TFT-LCD工业发展的主题
3.1.3本报告的内容
3.2激荡的TFT-LCD工业史
3.2.1研发TFT-LCD的动力:“目光远大者”败,“鼠目寸光者”胜
3.2.2一个以日本为温床的全球化企业
3.2.3TFT-LCD工业的成长动力:能力、远见和投资战略
3.3比勇气更重要的是“惶恐”?D?D方的液晶历程
3.3.1在毁灭中重生:向竞争性企业转变
3.3.2进取型战略的形成:进入TFT-LCD工业的动力
3.3.3北京5代线:获取技术能力的学习平台
3.3.4骑上“虎背”的扩张:不想灭亡就疯狂!
3.4“液晶热”与政府能力:从产业政策的角度看中国TFT-LCD工业的发展
3.4.1“液晶热”:中国TFT-LCD工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3.4.2保证中国TFT-LCD工业成功发展的战略和政策
3.4.3“液晶热”与政府能力
3.5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i5”革命
4.1导言
4.1.1中国产业升级的任务
4.1.2“i5”案例说明了什么?
4.2工业背景:创新者前传
4.2.1数控技术的落后
4.2.2复苏之路和内部变革力量的形成
4.3开发数控系统的动力
4.3.1来自领导人的推动
4.3.2来自于企业外部的力量:组建上海团队
4.3.3数控技术的演进和后进者的机会
4.3.4合作开放的苦恼
4.3.5差点让关锡友崩溃的“漫长”等待
4.4“i5”的诞生
4.4.1自主开发数控系统的过程
4. 4.2只能在市场上证明自己
4.5“i5”的力量
4.5.1 单个机床阶段
4.5.2 智能数控机床阶段
4.5.3 智能、互联的数控机床阶段
4.5.4 数字工厂系统/云平台阶段
4.5.5 制造系统的系统:正在展现的阶段
4.6 讨论和结论:“i5”革命的性质及其理论意义
第五章 冲破迷雾:揭开中国高铁技术进步之源
5.1导言
5.2中国高铁技术政策的演变
5.2.1高速列车的技术引进
5.2.2 从引进路线到自主路线的“突变”
5.3中国工业的技术能力基础及其与技术引进的关系
5.3.1分析技术能力基础与技术引进
作者介绍:
路风,“50后”,北京人,现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1982年本科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政治系;1991—1998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留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82—1991年,曾先后在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国家经济委员会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1999年到清华大学执教,2003年调到北京大学并工作至今。
路风教授长期关注中国的技术进步、工业发展及其政策问题,始终坚持为自主创新张目,为本土工业执言。他对汽车、大飞机、通信标准、核电、高铁、液晶面板、数控机床等产业的一系列研究产生了相当大的社会影响。
2006年首次出版、2019年再版的《走向自主创新》一书滋养了国内一代创新研究后学;2012年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上的《“双顺差”、能力缺口与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宏观和微观视野》(与余永定一同撰写)于2014年荣获“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16年出版的《光变》于2018年获评 “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奖”。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中国战胜技术封锁、“脱钩”威胁并保持国际合作的有效武器就是坚持自主创新。
“华龙一号”的技术源头在哪里?
方何以成长为世界的半导体显示企业?
中国高铁创新的动力和技术成就从何而来?
互联网如何进入传统工业?
为什么技术只能自己干?
为什么说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自己搞”?
什么是技术能力赖以发展的开发平台?
为什么说世界上不存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
原文赏析:
如果知道向中国出售核电站设备的西屋公司和阿海珐集团同时也分别是为美国和法国海军开发核潜艇动力系统的主承包商,那么作为中国公民和纳税人,我们怎么能不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要把自己的核电市场拱手相让给这些外国国防承包商,养肥它们后,使其能够继续开发和建造核潜艇来压制中国?如果引进路线的倡导者矢口否认这个逻辑,那他们之中谁敢站出来向中国公众解释,为什么这个逻辑不成立?
美国发动的贸易战及其向核能领域的扩大,从政治上宣告了引进路线的破灭。在安全性和可靠性至高无上的这个复杂技术领域,把中国核电的命运绑在政治上如此不可靠的技术来源上,估计连引进派都不敢吱声。
例如,Prencipe提出,“从动态的观点看,(复杂)产品最好是被概念化为从不同的、相距遥远的而且经常是交织在一起的多种技术路径上衍生出来的不间断的创新流”[5]。但是,在承认这个思想的洞见力的同时,它仍然需要被可操作化才可以应用。从产出的角度看,企业向用户或消费者所提供的必须是具有稳定形式的产品(系统),所以只有在“不间断的创新流”和“稳定形式的产品”之间取得某种折中,企业的技术进步才可能实现。为了解决这种矛盾,更重要的是,为了理解技术进步和技术能力成长的机制,我们引入一个“产品开发平台”的概念模型。
经验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失败的经验。
产品开发平台的概念建立在这样一个理论前提的基础上:虽然现代工业的技术变化(或进步)离不开产品、知识和组织三个要素,但每一个要素都只是技术变化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都不足以解释技术是如何变化的。如果仅仅从产品的角度看待技术变化,就会忽略产品本身是人类或组织依照一定程序实践的产物;如果仅仅从知识的角度看待技术变化,就会忽略思想也只有依靠人类的践行才能表达并具有活力;如果仅仅从组织的角度看待技术变化,就会忽略技术是可以跨越组织边界的,而企业、工业和国家这样的分析单位对于理解技术进步的机制仍然过于空泛(Fleck,2000)。因此,技术变化必须从“产品—活动”的耦合(the product-activity couple)——产品与使用或生产这些产品的直接人类活动互相支持的组合——角度来理解(Fleck,2000)。也只有这样做,才能理解产品、知识和组织对于技术变化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关锡友,男,1964年生,辽宁人,1988年从上海同济大学机械专业毕业(因为要学德文,所以本科上了5年)。其实,他本来不喜欢机床,考大学时的第一志愿是建筑,硬被分到机械专业。关锡友喜欢建筑是因为有文艺范儿:大学时代的关锡友是一个穿着花衬衫、弹得一手好吉他的“时髦青年”。关锡友临近毕业时,想到德国留学,申请过程中学校开始分配工作。母亲因为担心儿子在上海那个“花花世界”学坏,硬让他回到沈阳,经联系就进了中捷友谊厂。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破解中国高铁、核电、半导体显示器、数控机床的发展之谜
讲述中国工业鲜为人知的历史
探寻中国技术进步之源
探索工业供给侧改革的路径与方法
书籍介绍
本书是《走向自主创新》一书的续集,它收录了关于中国高铁、核电、液晶面板、数控机床的4篇调研报告和1篇关于“产品开发平台”的理论文章。这些研究表明,自主创新不仅在中国工业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而且是中国企业和工业获得竞争优势和实现技术突破的唯一途径。
本书的工业研究以实地调研和访谈为基础,结合国际主流创新理论,再现了中国工业发展中鲜为人知的历史,探寻中国工业技术进步之源。本书的主题是:技术只能自己干。书中提出,中国工业要想创新就必须自己掌握技术,而要掌握技术就必须进行和坚持自主的技术研发。书中论证了政府产业政策的发力点应是鼓励、鞭策、支持中国竞争性企业的能力成长,并提出自主创新是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根本动力。
本书进一步澄清了国内外有关 “自主创新”问题的争论,比如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的关系是什么,强调自主创新会不会导致闭关自守,自主创新在技术落后的条件下是否可行,等等。
本书观点鲜明,逻辑严谨,文风简洁,破立结合,既充满激情又不失理性。书中的部分内容发表后,曾在国内研究界、相关行业、决策层引发强烈反响和关注。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5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5分
搜索功能:3分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二星好评(109+)
- 内容齐全(265+)
- 体验还行(637+)
- 书籍完整(420+)
- 少量广告(588+)
- 购买多(554+)
- azw3(213+)
- 中评(501+)
下载评价
- 网友 訾***晴: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通***蕊: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屠***好:
还行吧。
- 网友 隗***杉: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冯***卉: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龚***湄: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薛***玉: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权***颜: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索***宸: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喜欢"新火"的人也看了
飞翔(精)/探索科学专题百科绘本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C++程序设计基础(第周霭如电子工业出版社9787121412752 语言程序设计高等学校教材本科及以上蔚蓝书店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锂离子电池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春秋大义述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顺丰2024版王后雄高考押题卷临考预测押题密卷新高考版重庆专版(英语日语二选一)纸质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黑锤1:秘密起源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鯨豚記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反贪审讯秘笈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导论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中公版2013贵州公务员考试-全真模拟预测试卷申论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 影视专业高考完全攻略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 审计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 成为简•奥斯丁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 共和国之恋 戴于吾,刘喆 编 人民音乐出版社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书籍】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 大学英语四级实战精练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 字里行间书房:再读一遍(为了书中那些让我们感动的一切,我们应该“再读一遍”)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 2007全国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执业资格考试全真模拟冲刺试卷及详解(第2版)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 三演义连环画 收藏本(60册) 上海人民美术有限公司 9787532233441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 离子型电活性聚合物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 宠物医师 pdf pdb 阿里云 极速 mobi caj kindle 下载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8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5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8分
思想传递:5分
知识深度:6分
知识广度:5分
实用性:6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5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5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3分